矿用车配件大全
已有以下省开通了 矿用车配件大全 分站 申请开通分站
客服电话:15553147207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门分享 » 正文

财政部:今年四季度增加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 作为特别国债管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1-06   浏览次数:95
核心提示:中新网10月25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5日上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工作有关情况。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在会上表示,决定在今年四季度增加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朱忠明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了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

中新网10月25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5日上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工作有关情况。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在会上表示,决定在今年四季度增加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

朱忠明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了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比较重。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8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求加快恢复重建,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强各级应急指挥部体系,加强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能力建设,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加快完善流域特别是北方地区主要江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规划和建设。

为此,国务院提出议案,建议增发2023年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已经昨天刚刚闭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资金规模,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需要,并统筹财政承受能力,决定在今年四季度增加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按此测算,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由3.16万亿元增加到4.16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关于资金投向,聚焦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主要用于8个方向:

第一,用于灾后恢复重建,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恢复到灾前的水平。

第二,是以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区为重点的骨干防洪治理工程。支持大江大河大湖干流防洪治理、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大中型水库建设以及蓄滞洪区围堤建设,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第三,是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实施预警指挥工程、救援能力工程、巨灾防范工程和基层防灾工程,加强各级应急指挥部体系,提升防灾避险能力。

第四,是其他重点防洪工程。支持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和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水文基础设施,小型水库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安全监测,海堤治理,整体提升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

第五,是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支持灌区建设改造修复、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丹江口水库水土流失治理,提高灌溉供水、排水保障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第六,是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支持构建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推动系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第七,是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支持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第八,是用于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是介绍的第二个方面。

朱忠明指出,关于预算安排。为了缓解地方在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方面的财政支出压力,此次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根据有关工作进展和项目储备等情况安排使用,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的落实,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朱忠明强调,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此次增发国债的具体落实工作,及时启动国债发行,做好预算下达,持续跟踪加强国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 【编辑:周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