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车配件大全
已有以下省开通了 矿用车配件大全 分站 申请开通分站
客服电话:15553147207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门分享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创新地方猪产业“芯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28   浏览次数:43
核心提示:中新网贵州从江10月21日电 (周燕玲)21日在贵州从江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在视频致辞中说,中国生猪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生猪优良核心“种源”基本依靠进口,核心育种技术被国外“卡脖子”;二是中国国内地方猪种养殖数量逐渐减少,存在灭绝的风险。第二届中国地方猪资源

中新网贵州从江10月21日电 (周燕玲)21日在贵州从江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在视频致辞中说,中国生猪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生猪优良核心“种源”基本依靠进口,核心育种技术被国外“卡脖子”;二是中国国内地方猪种养殖数量逐渐减少,存在灭绝的风险。

第二届中国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论坛21日在贵州从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发来视频致辞。袁美标 摄

“一定要对地方猪资源进行充分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培育中国特色猪品种,发挥各地方猪资源优势,创新地方猪产业‘芯片’,做强地方猪产业。”被称为“养猪院士”的印遇龙说,生猪产业是中国畜牧业支柱产业,地方猪种是国家重要的遗传资源。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本)》显示,中国地方猪品种有83个,包括巴马香猪、荣昌猪、成华猪、江口萝卜猪、黔东花猪等。

印遇龙说,中国地方猪品种丰富多样,普遍具有抗逆性强、肉质优、耐粗饲料等优良种质特性。但自20世纪80年代起,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等外来瘦肉型猪种大量进入中国,而中国地方猪种缺乏专门的培育和改良,且存在“肥肉多、生长慢、饲料转化效率低”等不足,导致中国生猪饲养主要以西方瘦肉型猪为主,目前在中国生猪市场已超过90%。

在印遇龙看来,优良地方猪种质资源是实现种业振兴的基础和宝贵财富,要加强地方猪基因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利用、打造地方猪产业链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中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完)

【编辑:刘阳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