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车配件大全
已有以下省开通了 矿用车配件大全 分站 申请开通分站
客服电话:15553147207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门分享 » 正文

多举措破解假日汽车充电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13   浏览次数:63
核心提示: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假日出行充电难成为人们新的烦恼。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数据显示,中秋国庆8天假期,接入平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3895万千瓦时,创历史新高。由于电动汽车跨省份长距离出行明显增加,“抢桩”、长时间排队充电等现象在一些地区再度出现。不少车主表示,节假日高峰开电动汽车长距离出行,心里

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假日出行充电难成为人们新的烦恼。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数据显示,中秋国庆8天假期,接入平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3895万千瓦时,创历史新高。由于电动汽车跨省份长距离出行明显增加,“抢桩”、长时间排队充电等现象在一些地区再度出现。不少车主表示,节假日高峰开电动汽车长距离出行,心里根本没底。小小的充电枪,已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问题。

电动汽车早在100多年前就已问世,但由于自身性能、配套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而便捷高效的石油产品在交通领域深度渗透,让人类的活动半径迅速扩大,贸易进一步繁荣。走得更远、更快,成为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不懈追求。“双碳”目标下,电动汽车重新迎来发展机遇期,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热情高涨。只有建成更加便捷高效的充换电体系,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补能需求,支撑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大规模推广应用。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底,累计国内车桩比达到2.5∶1。从供给总量看,我国充电桩规模、车桩比已达世界领先水平。近2辆车就拥有1台充电桩,为何还会出现充电难?这是因为充电设施结构不合理,现有充电桩多为自充自用的私人桩,公共桩依然短缺。目前,一线城市中心城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半径已与加油站相当,但城市周边、城市之间的充电设施覆盖仍然不足。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具备充电条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达到4289个,约占服务区总量的65%。但据统计,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约为1.8万台,仅占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的0.8%。碰到节假日扎堆出行,自然“一桩难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长途出行需求不断增长,高速公路服务区成为充电重要场景。破解充电难,要在目前已建成充电线路的基础上,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为重点,加快补齐重点城市之间路网充电基础设施短板;拓展高速公路网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广度,加密优化设施布局点位;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同步建设和既有充电设施改造并重,打造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中长途出行需求的城际充电网络。

破解充电难不能仅靠多建桩,还要考虑经济性。目前,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普遍存在平日充电桩利用率低、节假日无法满足充电需求的矛盾。据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统计,日常高速公路充电桩的整体利用率仅为22.5%,但节假日期间出行需求集中释放,整体利用率会大幅上升。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增加充电桩数量,发展不可持续。

在保证经济性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充电需求要用巧劲。今年“黄金周”期间,为增强高峰时段高速公路充电桩的承载能力,在苏州市阳澄北湖服务区内,电力部门通过安装组合式、可移动充电桩,为车主提供临时性充电服务,解决高速公路服务区“潮汐”充电问题。在不新建充电桩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时段新能源车辆分布特点,适度投放移动充电基础设施,对移动充电桩进行统调,通过让桩“动”起来,解决核心流量节点充电难题,是短期提高充电桩利用率的巧办法。

长期来看,从根本上解决车主们的里程焦虑,还要依靠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大快充技术研发推广,是缩短充电时长、提高利用率的核心措施。当前,大功率快充车载电气平台、大倍率补电动力电池、充电冷却和冬季低温速热等技术基本成型,有望实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充电体验。现有换电技术则更加成熟,还能作为新型储能电站参与需求侧响应,获取额外收益。下一步,应加快既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改造,新增设施尽可能采用大功率充电技术,并在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配建换电设施,强化路网关键节点充电服务能力。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能源安全、达成“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只有持续完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方能巩固和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引领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编辑:刘阳禾】

 
关键词: 举措,假日,充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